特殊教育

思维训练是开启特殊儿童 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 发布时间:2020-04-16
  • |
  • 作者:网管员
  • |
  • 阅读次数:

一、思维训练对于特殊儿童认知功能康复的意义
    对听障、视障及脑瘫儿童,我们可用助听器、助视器或矫形器并辅之以康复训练,以达到充分利用和补偿其残存功能,改善其感知和运 动功能的目的。从而为提高特殊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为其回归主流创造了基本条件。这些工作,需要在儿童发育早期进行,即所谓早期干预。然而,对认知功能障碍、思维能力低下儿童,如弱智、孤独症等特殊儿童,是否能通过开展思维能力训练的方法,达到挖掘其认知的潜能,使之得以改善和代偿的目的呢?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新课题。当然,这个课题也适用于其他各类特殊儿童,甚至于包括正常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并没有包括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训练。正如一般人认为没有必要对正常儿童进行听觉、视觉功能训练一样,鲜有人刻意去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通常学生只是把获取的大量知识和信息进行自发地比较和归类,分析和综合,并加以抽象和概括,使之系统化和具体化。这就是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是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和生活经历中自然积累的副产品。研究证明,特殊儿童尤其是认知功能障碍儿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都处于低下的水平,他们难于在自然状态下形成自发的思维能力。正如必须对听障、视障儿童实施听觉和视觉功能训练一样,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儿童则必须实施思维训练,这是从根本土改善其认知功能及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思维训练是开启特殊儿童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英国当代著名学者德·波诺是国际公认的思维训练权威、剑桥大学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他指出,思维训练不是一门知识课,没有宝塔形结构的知识层次。思维训练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所进行的训练教学活动。思维训练把思维当作一种技能,通过技能训练获得和增强,并改善其思维品质。德·波诺认为对任何年龄的学生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思维方法进行思维训练。接受德·波诺思维训练年龄最小的学员才5岁,而最大的是公司职员。
    弱智儿童中80%左右为轻度,成年后智商可达8-11岁的水平,中度弱智儿童也可达5-8岁的智商水平。可见他们尽管认知能力的起点较低,但仍具备开发其认知潜能的基础。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只要找到一把开启特殊儿童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就有望从根本上改善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现状。笔者认为,这把金钥匙就是思维训练。
    三、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
    近年来脑科学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开发脑能的革命,其核心就是右侧大脑半球潜能的开发。研究表明,以语言、计算、抽象思维等功能占优势的左脑,主要用于储存出生后的信息,故有“后天脑”之称。时间跨度约为50年,而日益为人们关注的右脑,则储存了人类进化约500万年以来的信息。这个以遗传基因形式构成的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宝库,其容量之大为左侧大脑的10万倍。人类生存繁衍的本能、智慧和认知潜能,都以稳定的结构贮存在右脑。例如,人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及性反射等非条件反射就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些行为基因稳定地定位于右脑,使新生儿一出生就本能地觅食吸吮而获得生存的基本能力,所以右脑受损伤的婴儿难于生存,而左脑受损伤者则由于仍能进食而得以存活。
    由此可推断,各类特殊儿童中以左脑损伤者居多,而右脑则仍保持着稳定的结构和功能,这和我们临床观察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这就提示了开发特殊儿童右脑潜能的可能性,并因此给我们带来乐观的前景。然而,右脑的功能不会自发的产生,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予以适当刺激,才能激活其潜在的功能。所以,在什么关键时期,以什么方式激活右脑某一方面的功能,将是脑能革命研究的主要课题。
    应该说“用进废退”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右脑,没有得到及时开发的都位将逐渐“衰亡”。影响右脑开发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由于左脑过度开发形成了对右脑的抑制作用。
    由于现代人类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的以语言刺激为主要教育手段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强化了左脑功能的开发,形成了以语言、计算、抽象思维、逻辑分析为主要功能的左脑优势半球。而以接受非语言刺激为主的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则因此受到抑制。这种“重左轻右”的传统教育模式,造成了左右脑不平衡的状态,从而也抑制了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这项脑科学研究成果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开发特殊儿童右脑潜能是大有可为的,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有望找到开展特殊儿童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
    四、思维训练的内容与形式
    研究表明,特殊儿童由于信息输入渠道障碍,获取信息的速度慢、数量少、质量差、思维材料较贫乏。他们的另一特点是言语功能即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所以,和特殊儿童交流时,以视觉形式更为有利。尤其是以物体的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结构等信息更利于他们的接收和理解。而这些作为形象思维的材料,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信息正是由右脑管理和整合的材料。
    特殊儿童以上的感知特点,决定了我们对之实施思维训练的形式、内容、工具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其基本要求是:以视觉的方式提供形象直观的思维材料。控制信息量及其知识属性的深度和广度,避免过多的语言指导,训练内容的可操作性,可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完成作答。当然,整个训练系统必须具备比较和归类、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演绎和归纳等思维过程的特点。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难易梯度,能为儿童所接受,在这里,我们不妨参照一下思维大师杜威提出的思维的五个步骤:(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景;(2)在这个情景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学生要占有知识,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付这个问题;(4)学生必须一步一步地展开其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5)学生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其想法,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步骤,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做中检验效果。这五个步骤同时也应成为判断行为是否具备思维属性的标准。
    笔者所在的南京特教学院康复系,近年来就如何开展特殊儿童的认知功能康复做一些思考和探索,虽然有了一些设想和收获,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衡阳市少儿馆闵巧摘自《现代特殊教育》2005.9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