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问题

  • 发布时间:2018-09-12
  • |
  • 作者:网管员
  • |
  • 阅读次数:

孙梅在2005年第5期《现代中小学教育》上撰文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1、课程与氛围
    大多数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中,热衷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架构和开设,而对积极的学校心理氛围、校园文化培养和形成不够重视,这点其实是由“心理”与“心态”的关系失衡直接决定的。良好心态的形成和维护往往靠的是学生在良好的学校心理氛围中潜移默化的结果。学校心理氛围越好,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程度就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因此,在大力开发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对学生生活有着直接相关的学校心理氛围的创设也不能放松。
    2、心理健康与综合活动课程
    活动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知识转化为心理品质的中介环节。活动性、实践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突出特征,而心理活动辅导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主要实施方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以心理活动课为主体,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由于心理健康评价对象的模糊性和难以操作性,使得其评价标准更难科学制定和掌握,但要从本质上把握评价学生目的的发展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要求是开放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答案。评价要注重学生的过程参与,注重学生的自我表现评价,注重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衡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闵巧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