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

浅谈盲文阅读的特殊意义

  • 发布时间:2021-04-21
  • |
  • 作者:网管员
  • |
  • 阅读次数:

中国大陆盲文印刷的各类出版物经过50年的发展,已形成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规模。以盲文杂志为例,50年代当时只有((盲人月刊》一种刊物,至今己有《读者》、《医学会萃》、《文化世界》、《中国盲童文学》、《银手杖》等多种刊物。中国各类盲校都有相当数量规模的盲文藏书。
    大力开展盲童的盲文阅读活动,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对盲童这个特殊的读者群体,盲文出版物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笔者曾在烟台盲人学校从事盲文图书管理工作多年,对盲童的盲文阅读意义有深刻了解。现就盲文阅读对盲童的影响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助于提高摸读速度
    这里说的盲文是指1952年由教育部盲哑教育处黄乃等人,采用“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普通话为基础、采用分词连写方法”的原则设计的现行盲文。现行盲文是中国大陆盲人普遍使用的文字,全国各盲文出版社全部采用现行盲文印刷各类出版物。因此,一个盲人要能阅读盲文读物,首先要学会现行盲文。
    现行盲文又是依据国际通用的布莱尔盲文体系创造的,实际运用起来,世界各国按照布莱尔盲字的规律,结合本国本民族文字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国文字的盲文体系。但即使是简单的布莱尔凸点,盲童们也不是很容易地就能摸索识别出来的。他们必须在盲校中由专职盲文教师指导,逐步地练习识别点字符号。
    盲童要先练习手指尖表皮神经的敏感,然后盲文教师指导他们了解布莱尔凸点的含义,识别汉语现行盲文。在经过两年左右的盲文初步学习后,盲童一般都能够阅读简短的课文了。这以后就要安排盲童参加阅读活动,每周在固定的时间里让他们阅读一定数量的盲文读物。首先要选择一些能够吸引盲童兴趣、内容浅显易懂、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盲文读物。
    盲童在初次阅读盲文读物时,手指常常会不停地摩擦文字符以试图弄清它的点位,这种习惯会减慢阅读速度。阅读指导老师应教授盲童两点重要的技巧:一是快速换行法,即手指摸读上一行的中间时,左手放在下一行开头不动,右手继续摸读,然后换到下一行。二是轻触法,即要求盲童轻轻触摸点字,所有的手指应与点字平滑、轻轻地触摸,这有利于不断增强手指表层的神经触感。
    常言道熟能生巧,按照正确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精神,盲童在经过两年的阅读后,盲文摸读速度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有个别的能达到用单手摸读的程度,这样他还能够用另一只手做别的事情。
    二、有利于增强词语理解能力
    汉字是表意型的文字,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同音字多。汉字在区别同音字的做法上采用形旁来区分。比如:胡、湖、糊、蝴、瑚、葫、酗、蝴、瑚等字。如果不看字型只听字音是无法区别出各个字的含义的。靠只听字音来区别同音字就要结合词义来区别,如上面所举例的那些单字对应的词就是:胡说、江湖、糊涂、焦蝴、珊瑚、葫芦、醒酮、蝴蝶、糊纷等词。盲文是表音型的文字,盲童区分同音字主要靠结合词义来区别,盲童在阅读时遇到疑难的同音字就要结合上下文反复地摸索,慢慢地思考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本义。
    曾经有一个盲童,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摸读到“旗上大书”这个短语,他误解成为“骑上大树”,这样让他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原文的本义。他只好结合上下文摸索了近半小时左右,才猛然地理解出来原来是“旗上大书”。这说明盲人阅读盲文读物时,遇到同音的字词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正确理解原义。这就要求盲童在课外多阅读盲文读物,只有读的书多了,所理解和掌握的汉语词汇也自然就多。
    盲童在盲校参加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有语文老师在场指导,这样盲童在阅读时遇到理解不了的生词时,可以当场问老师,这就避免了因盲童年龄小而产生理解余勘昊的情况。盲童都有极强的记忆力,所理解的词语,他们一般都能牢固地记住。
      以上所总结的两条盲文阅读的特殊意义,只是盲童这个特殊读者群体阅读所产生的许多意义和作用中的比较特殊的两条,也是不太为正常人所理解的。只有深刻了解盲童,才能做好为盲童的阅读服务工作。

——衡阳市少儿馆闵巧摘自《现代特殊教育》2005.7—8期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