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得失

畸形母爱吞噬了花季女孩

  • 发布时间:2020-03-05
  • |
  • 作者:网管员
  • |
  • 阅读次数:

A是某中学的三好生,父亲早逝,又无兄弟姐妹,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对她的爱自然无可怀疑。但是,这种母爱却发生了畸变。

母亲像防盗一般地严防女儿与同龄异性接触,动辄便进行体罚。初中毕业前,女儿参加了校团委举办的舞会,她认为“搂搂抱抱”不成体统,扇了女儿耳光;女儿与男同学互赠毕业照,她认为要人家相片“不要脸”;女儿到校上晚自习,她尾随到校,在教室窗外监视,发现与女儿同桌的是男生,而且还不时有男生找女儿“嘀嘀咕咕”,便于工作在大庭广众之中歇斯底里地命令女儿“不准同男生说话”闹得满城风雨,羞得女儿无地自容。

    升入高中后的一天,女儿与全班同学去春游。一女生突发重病,她和同学轮着背病者回校,又转送医院,一直忙到深夜11点,筋疲力尽,男生 用自行车送她回家。母亲劈头就骂:“深更半夜骑在男人的车屁股上,还抱着人家的腰,街上哪个没看见?我替你害臊,不如去死,做出这样丢人的事……。”随之喝令:“脱衣服,我要检查你的身子,看你还是不是姑娘!“接着便发疯似的动武,乘女儿晕倒无力反抗之机,剥光女儿衣服,粗鲁地捏女儿乳房,掰开女儿的腿,甚至用手电筒朝女儿最隐秘的地方照射。

    当夜,小A跑回学校写子长达3000字的遗书自尽……

心理研究认为:青春花季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从幼稚走向成熟,生理的迅猛发育,尤其是性的成熟,惊醒了“孩提之梦”。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滋生着强烈的独立愿望,内心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心理与寻求理解,期望很高与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心理剧烈动荡,因而处于“多事之秋”。这时最需要的是尊重、理解和引导。

    A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泪水慢慢干了……她不理解我,不给我自由,妈妈,你为什么要跟踪我、监视我辱骂我无缘无故地折磨我?”

A在遗书中写道:“……我感到自己被强奸了,失去了贞操,失去了尊严,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显然,小A的自杀是长期受到母亲的人格侮辱的“爆炸”。小A是被畸形的母爱所扼杀的。由此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青春期教育问题,还是一个怎样爱孩子的问题,一个家庭亲子关系模式的根本性问题。

在心理学家亲子心理学角度把亲子关系模式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专制型。这些父母的信条是“照我的话做,因为我是家长”,对孩子管得过严,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的要求,不愿让孩子提出任何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这种亲子关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大多心怀不满,不信任人。二是放任型。这样的父母的信条是“随你便”三个字,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百般溺爱,对孩子没有要求。这种亲子关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大多不善于自立,没有独立性、缺乏好奇心、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能力低、缺少冒险精神。三是民主型。这些家长的信条是“要你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在孩子的心目中有一定威信,对孩子有控制力,父母提出的正确要求能为孩子所接受。同时,父母非常注意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和进取心,当孩子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父母也鼓励孩子要有自己的见解。这种亲子关系模式的核心是尊重。在这种亲子关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大多思想活跃,性格开朗、自信、有能力、独立性强、能够自立、自我克制、善于与人团结合作。当然,现实生活中属于上述三种典型的亲子关系模式不多,多的是混合型。不管具体的亲子关系模式如何,都应把“尊重孩子”作为基本准则。有了尊重,许多家教难题都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A母亲家教的惨败,就在于她家庭中极端的专制型的亲子模式,近乎疯狂的任意践踏孩子的人格,摧残孩子的自尊对孩子没有丝毫的尊重,就是这种极端的亲子关系模式下的畸形母爱,在把孩子的精神和肉体无情地吞噬之后,家长也自食了一颗难咽的苦果。

    也许,这个故事是个特例。但是不容否认,在我们现实的家教生活中,不尊重孩子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愿这个令人痛心的家教故事给我们以警醒。

——摘自20036  《家庭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