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

舞蹈队提升聋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 发布时间:2019-09-11
  • |
  • 作者:网管员
  • |
  • 阅读次数:

一、舞蹈可以愉悦聋生性情,促进身心发展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及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但一般不影响他们的动作发展。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动作的起伏变化蕴涵着聋生情感的起伏变化。通过舞蹈无声的人体节奏与情感起伏规律的感染,使聋生产生抒情、联想和想象,聋生在学习或欣赏舞蹈过程中,不仅感知着舞蹈动作的形式美,还在感受舞蹈艺术魅力的同时,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
    聋生通过舞蹈的欣赏、模仿、创造等活动,尽情享受舞蹈艺术的乐趣。使冲动趋于平和、消沉变为振奋;喜悦的心情得到抒发、伤感的情绪得到抚慰;精力得到恢复、心情感到愉悦。气韵相通,以神带形,神形并茂,最终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舞蹈可以提高聋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舞蹈作为情感的艺术、视觉的艺术、造型的艺术,在培养和提高聋生的审美情趣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聋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活动,培养聋生认识舞蹈的美学特征,唤起他们向往美的追求。在舞蹈过程中,将自己融进舞蹈,亲身去体验,形成真正的理解和感悟。聋生在欣赏、模仿、表演舞蹈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是通过舞蹈艺术的韵律、节奏、表情和造型给人以美感而获得的。它不仅感染着聋生的感情,也鼓舞着聋生的情绪。这个过程其实是聋生运用审美的眼光对舞蹈鉴别和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体现聋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知识、性格爱好和价值观念。、聋生只有拥有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情感才能得到升华、净化,人格才会不断完善,并形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态度,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逐步培养尊重、关爱、友善、分享等品质,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健全。
    三、舞蹈可以培养聋生的自信心,激发想象力
    舞蹈教育让聋生从不懂舞蹈到懂得什么是舞蹈,是有一个过程的。除了掌握各基本功动作要领外,还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完成既定目的。此时,就需要培养聋生的自信心。通过舞蹈学习,鼓励聋生多模仿多练习,排除聋生学习舞蹈的心理障碍,克服聋生的畏难情绪,提高聋生学习舞蹈的信心。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聋生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协调发展。
    聋生在观赏舞蹈艺术作品时,会联想起与该舞蹈相关的生活体验、审美经验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想象力发展聋生创造性思维。例如,给聋生布置作业以“小草”、“海浪”等为主题的舞蹈创编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聋生的想象力。可以说,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是人类创造力和知识进化的源泉,同样也是聋生成长过程中必要的营养剂。
    四、舞蹈可以升华聋生的精神生活,扩大社会交往能力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随着时间的变迁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舞蹈活动使聋生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文化信息,认识和理解本民族和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感受其特色,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尊重,积极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舞蹈使聋生热爱美,懂得美之所在。各种民间舞蹈的学习,潜移默化着聋生的心灵,把他们从简单枯燥的生活中解放出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高尚的品质和对美的敏锐感悟力,从而净化其心灵,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
    在相对枯燥呆板的环境中,舞蹈课可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青春期的聋生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聋生可以通过舞蹈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人生的珍重。聋生感受到自身情感的波动与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聋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聋生的人文素养,激发聋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升华聋生的精神生活,扩大社会交往能力,并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衡阳市少儿馆闵巧摘自《现代特殊教育》20057—8第53页